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、天马行空地授业传道

答网友:Let there be light,and there was light


(图:摄于尼泊尔)


Let there be light,and there was light

来自圣经的这句话,意涵是:所有的一切,都是上帝意志创造的。

笛卡尔说:我思故我在。也即是,有思想的人,即使他离世百年,他的影响力依然犹在;没有思想的人,即使他现在活着,其实本质上,灵魂已死。

而尼采则很直接地告诉我们:上帝死了。

在尼采的思想里,认为大部分的人“我们并不需要上帝或者他的影子,我们需要借助别的东西来我们寻找人生的意义。”

所以尼采告诫人们,那些约束你行为的传统规则——也就是圣经借用“上帝”的口吻忽悠你们的话,不过是统治阶级给你们施加的“虚影”,让你们臣服于这些规则制度下,好好听“统治者”的话,有章有节地“生活”——其实是用“上帝”麻痹你们的思想,人们应该摆脱“上帝”的影子,去勇敢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,而不被世俗约束。

-------


(图:摄于上海)


说这么多,是因为最近有位网友私信我,问我到底什么是“婚姻”(别问为什么有人会问这个问题,而不是学术问题,但是!我就有本事扯到学术上!哈哈哈)。

对于婚姻的疑惑,无非是夫妻三观不和或者夫妻生活不和谐两大类。三观不和具体可能表现在婆媳关系、消费支出、职业追求、家庭发展问题;夫妻生活不和谐,可能就会出现婚外情,而在同性恋话题隐晦的社会下,还有一类受害者——同妻。

扯远了,话说回来,这位可爱的“网友”的困惑,和大部分中国家庭所出现的矛盾差不多——婆媳矛盾。然后网友问我,如果是我,我会为什么选择嫁给一个人?

因为每个人结婚的目的不一样,或为了传宗接代、或为了减少经济压力、或怕了孤独、或因为大家都结婚所以我结婚……

扣除因为房地产政策出现“假离婚”的离婚率外,中国这些年的离婚率也依然是显著增加,有增无减。这是必然的一种趋势走向,直到有一天,当我们不在把“婚姻”作为一种“社会压力”之后,可能会有所缓解。当然,那时候的结婚率估计就很低了,比如德国、法国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的结婚率。

为什么那么多小说、电视剧,总是展现“爱情”的美好?所谓物以稀为贵,正是因为世界上本就没有多少“爱情”,所以艺术家们才会不断用这个题材去创作,因为人们渴望,人们特别希望看到美好的爱情,来对自己鼓励,幻想奇迹。

但其实,婚姻,不过就是契约:每个理性人,在考虑选择一个结婚对象,不仅仅图他外貌,还要图他人品、能力、家庭环境、财力,同时这些因素的权重占比,还要从自身的形象、能力、家庭环境和财力等因素加以考虑,然后从身边有可能的人中间,进行组合,最终,只要是理性人,都会从各种组合中选择那个能够实现自己最优报酬的人。

这也是,为什么在社会里,男人会不断去赚钱、或者女人不断美化自己的形象,都希望抬高自己的价值,从而匹配到更有价值的人。

-----


(图:摄于华盛顿上空)


但我前面都用了限定“理性人”,事实上是有很多人并不理性。

所谓不理性,就是一开始没想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、以及适合什么样的人,还有一个大前提——结婚是为了什么?

这就要回到尼采的那句话——上帝死了。只有跳脱出“上帝”的影子,人们才能够看清楚:我是谁,我从哪里来,要到哪里去。

如果,只是浑浑噩噩地,跟着社会的观念走,即“上帝”的影子——自然你永远找不到“自己”。只能是没有“思想”的肉身,存活于世——按照笛卡尔的说法——你其实已经死了,只不过日复一日地机械,是等待肉身的死亡而已。那这个等待肉身死亡的过程——其实并不是开心的过程——所以宗教里都教导人们:人生来就是受苦受难的。用这种思想去“规训”圈住想跑出“影子”中的人、抑制想“蠢蠢欲动”、试图脱离“上帝”影子的“不安分因素”。

然而,因为人们的头顶上永远有着个“影子”压制着你,你又怎么会快乐起来?包括婚姻——为了父母结婚、为了贞洁结婚、为了金钱结婚、为了不被社会“歧视”结婚并且不敢离婚。。。

真正快乐的人,是跳出了这个“影子”的人,他们清楚自己是谁,从哪里来,要到哪里去。他们存在,不受传统思维的“约束”。当然,能够跳出这些“影子”的人,前提是他是强大的人——一个大写的人。

如何成为一个“大写”的人?笛卡尔不是告诉我们了吗?我思故我在。思想强大的人,才会成为大写的人,才能够铿锵有力地说——上帝已死。我就是上帝。

那么,如何成为一个思想强大的人?——要打败一个敌人,必须比敌人更强大;要打败“传统”施加的“阴影”,你就要打败“传统”,传统本质上前人制定的“规章制度”——当你意识到,不过是那些作古的人,为了控制小写的人的行为时所指定的“契约制度”的时候,你就明白——打败他们无非两条路:要么不遵从这个规则,要么就是进一步推翻这个规则然后你来制定规则。

所以,上帝说有光,它就有光了。但如果你知道,那个上帝其实就是你内心的自己,你去主宰自己的生活——那么,你说,你要有幸福的婚姻,你就有幸福的婚姻了。

听下来,非常的唯心主义;但是,你又不能否认,你的所有快乐其实都来源于自己内心——去过越多地方,拍过越多照片以后,就发现,最美的风景永远在心中,而非远方——很多人不明白,为什么我在同一条路上日复一日走,还会去拍这些见了又见的风景——因为心境。

-------------


(图:摄于上海)


话说回来,此篇原本是为了答网友关于婚姻的疑惑。两种解决方式:

一、要么走。这种选择可能需要很大的勇气去摆脱上帝的“影子”,要摆脱这样的影子,需要两个助推器——知识和财富。知识的累积,帮你爬得更高,站得越高,离开影子的机会越大,坚持不懈终究会爬到了俯视“影子”的高度;还有就是“财富”,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有足够的“财富”才能够让你更好地生活,有勇气和尊严地生活,才能无所畏惧地生活。而“足够”财富——又取决于你内心想要多少财富,内心需要多少财富又和你“阅读”“知识”的累积息息相关,看来——知识还是第一位的。

二、要么留。这种选择同样需要很大的勇气,它要求一个人“臣服”于一个环境,或者是隐忍、或者是适应。但我个人认为,与其“隐忍”,不如积极地“适应”。婆媳关系中,大部分是因为两代人观念不同,而“婆婆们”往往会“倚老卖老”喜欢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年轻人,希望他们顺从。这种想法的“婆婆”,实际上是一种“缺爱”和不安全感——她或许长期得不到丈夫的关爱,因此在失去了“儿子的爱”的时候,会将“愤怒”折射到“媳妇”身上。对于“缺爱的”人,给予爱很关键。如果不把“婆婆”当做婆婆,而是好友,平日相处的时候,更多地与她分享你的一切,也许“润物细无声”中,也就慢慢改善了关系。

此文,并非鼓励大家跳出上帝的“影子”,毕竟作为一个契约经济学的拥趸者,我认为一个社会最有效的运作,当然是要有规章制度,包括传统文化;继续留在上帝的影子里,我也不是悲观地让大家去被动地“顺从”无奈的生活,你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内心的折射,学会积极地应对问题,可能,开心就多了。

值得一提的是,“开心”这个因子很有趣,它会传播,传播得越广,你就越开心。

记住,“上帝的影子”下,我们依然可以点灯




2016-10-23
 
评论
© 铃儿响叮丹 | Powered by LOFTER